当前位置:

日本立法禁止体罚,打屁股都算违法,那外国人怎么管教熊孩子?

发布时间:2019-12-05 作者:环亚创富 阅读:924

摘要:刚刚,日本政府对外正式宣布,明年(2020年)4月拟出台一项法律修改案,禁止父母体罚孩子,并将写明体罚和管教的区别。

刚刚,日本政府对外正式宣布,明年(2020年)4月拟出台一项法律修改案,禁止父母体罚孩子,并将写明体罚和管教的区别。

如“让孩子长时间跪坐”、“不给晚饭吃”、“打屁股”等都归为体罚内容,且明令禁止。


12月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有识者检讨会在方案中规定了体罚的定义和具体案例,在方案中,将“体罚”解释为:“无论父母的出发点是否为管教,造成孩子身体上任何痛苦的行为,无论多轻都是体罚”。

方案明确指出,不管什么理由,上述行为都被禁止。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那把戒尺吗

时间回到20多年以前,相信很多人对老师手中的戒尺印象深刻——上课说话敲一下,作业没完成敲一下,课间聊天敲一下,有些没耐心的老师,真的是挥尺霍霍向学生。

在旧时代,老师的威严是绝对的,甚至还成为了不少学生心中的“童年阴影”。然而随着教育方式的改革,现在的老师们再也不能这样惩戒学生了。


棍棒教育的孩子

对于学生,老师是打不得骂不得了,但是在家长圈里,棍棒教育还是存在。


有部分家长表示,不打孩子就是不愿意听话啊,其实不是不打管不好,是不打不好管,快速有效的棍棒教育,总好过花时间磨耐心的引导。


一个爸爸怕动手打孩子,自缚双臂

禁止打屁股法

日本的禁止体罚法案不是先例,在国外,也俗称“禁止打屁股法”,早在1979年,瑞典就已立此法,有相关调查统计,在过去的这40年间,瑞典因暴力而死的儿童人数和青少年犯罪率都明显下降。

有外国研究人员在2003年至2014年间对88个国家的学校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超过40多万年轻男女,年龄从11岁到25岁不等,调查问题为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的频率。

结果发现,其中的男孩更易与人发生肢体冲突,频率为一年四次或以上,是女孩的三倍多。


而在完全禁止体罚的国家,这种频繁的打斗在13岁的男孩和女孩中不常发生,男孩打架斗殴的发生率比没有实施禁令的国家少31%,女孩则少58%。


去年英国《卫报》也曾报道:在禁止体罚儿童的50多个国家中,青少年斗殴事件的发生频率。

不打不骂,外国人怎么教育小孩

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外国妈妈喜欢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因为孩子很多时候故意犯错,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目的。

那么,父母如果反其道而行,故意不上当,孩子自然就没辙了。


任何时候,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吵大闹,如果不影响他人,妈妈常常视而不见,让孩子自己闹去。

如果影响到他人,她就会立马把孩子抱走,把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了,再出发。

惩罚前先警告

当爸妈选择惩罚的时候,不妨先冷静下来对孩子进行“事先警告”。明确告诉他:如果你再犯的话,我就会没收你玩具。家长们也要注意,一定要言出必行。

善用眼神制止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不妨用严肃的眼神制止他的错误举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麻烦,必须马上停止。

无数的事实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育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所以,在采用“眼神教育”时,父母不妨蹲下来平视孩子,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孩子才能纠正错误。


帮助孩子想办法弥补错误

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家长可以放轻松点,别急着责怪孩子,也许孩子是无心犯错的呢?

外国妈妈的心态很好,对孩子不小心犯的错误,她反而和孩子站在同一立场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因为有了妈妈的支持,往往懂得承担责任,了解做错事的后果。


惩罚过后不再翻旧账

孩子接受惩罚后,最反感父母还总是旧事重提,这种翻旧账的做法非常伤害孩子的自尊。

外国妈妈坚决表示:千万别让家里一整天都充满怨恨的气息,当你惩罚结束了,一定要让孩子理解,爸妈仍然爱他,那件错事已经“翻篇”了。


莎士比亚说过: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出他的可爱。

对比体罚,外国妈妈的教子智慧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才是最能让家长省心的做法,而这也是众多家庭选择移民国外的初衷。